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门面”问题,例如定期去医院、美容机构洗脸、按摩、微雕,催生了“美丽经济”。但是这些美容机构遍地开花,也造成了监管难,美容行业乱象丛生。不少人为了分享这块“蛋糕”,招聘一些毫无美容资质的人就开办起了一家毫无美容资质的美容机构。大家热爱美、追求美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也需要谨慎选择具有专业美容资质的机构,切莫因一时大意美容不成反毁容。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因美容事故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所幸经过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图说:吴女士惨遭毁容。 宝山区法院 图
事件:本欲美容却被毁容 面部微雕色素沉淀
2016年7月,吴女士如往常一样在一家已经光顾了一年多的化妆品销售店购买化妆品,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的购买过程期间,店员向吴女士推荐一种价值3000多元的名为“冻干粉”的化妆品。据店员介绍,该产品能够使皮肤美白细腻、弹润光滑。吴女士基于一年多来在该化妆品店购买化妆品产生的信任,购买了一套“冻干粉”化妆品。但是,该产品的美容方式是需要通过面部美容的微雕仪注入脸部皮肤中。吴女士满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欣然接受了店方的面部美容微雕手术。手术后,吴女士脸部皮肤皮下渗血满脸通红,店员告知吴女士这是手术之后的正常反应,结了痂就好了。然而美容一周之后,吴女士脸上的痂渐渐消退,但是却留下了明显的色差。经医院专家检测,吴女士脸部色素沉淀厉害,需要几个月到几年才可能褪掉,甚至几年也褪不掉。这种情况系因脸部受到较大伤害才导致出现的。
本欲美容,却被毁容。吴女士气愤之余找到店家理论,要求化妆品店承担责任、赔偿费用。但化妆品店拒不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还跟吴女士说,让吴女士继续使用它们的产品,保证最多1个月,就能让吴女士脸上的色差消退。发生了这种情况的吴女士当然不可能再相信化妆品店的说法。吴女士维权未果之下,吴女士不仅找来电视台对其进行曝光,而且将其诉至上海宝山法院,诉请化妆品店赔偿其各项损失20万余元。诉讼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对涉案化妆品销售店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停止执业,没收设施设备,并处以罚款。
图说:日益火爆的冻干粉。 宝山区法院 图
调解:承办法官把握问题症结 双方知晓风险调解成功
承办法官拿到这个案子后,查明该化妆品店确实无任何美容手术的资质,工商登记仅仅是经营化妆品销售。而吴女士脸部受损虽是事实,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因果关系鉴定,而如果吴女士不同意鉴定的话,只能驳回吴女士的诉讼请求,但是受损既是事实,便不能轻易驳回,所有最好是能够达成双方的赔偿调解。
于是,承办法官向双方送达诉讼文书通知双方到庭,但是由于该化妆品店已经关闭,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如果直接公告送达的话,不仅大大增加了吴女士的维权时间,而且也很难让吴女士兑现自己的胜诉权益。为了能够让案件能够顺利进行调解,承办法官通过工商登记信息顺藤摸瓜找到了该化妆品店的总公司,找到了该化妆品店的经营者杨某,进而取得了杨某的联系方式,诉讼法律文书顺利送达。
调解过程中,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吴女士觉得自己容貌受损,化妆品店应该承担高额赔偿责任。而杨某觉得自己已经收到了行政处罚,吴女士的赔偿金额请求也是狮子大张口,因此不同意调解。
在厘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承办法官抓住案件的关键症结在于原告吴女士的诉请赔偿金额过高。针对该症结,承办法官对双方进行“背对背”式分别劝说,告知双方继续诉讼下去的法律后果。承办法官告诉原告吴女士,如果需要法院支持诉讼请求的话,必须要先进行因果关系的鉴定,为此需要原告吴女士先行垫付一笔不菲的因果关系鉴定费。另外,经过伤残鉴定,吴女士脸部受损的程度并不构成伤残等级,即便因果关系鉴定通过,赔偿金额也达不到赌气式的诉请的20万余元。另一边,承办法官告诉杨女士,其经营的化妆品店无任何资质进行微雕美容手术、超越经营许可范围经营是既定事实,而且也确实让吴女士的脸部受损,因果关系鉴定很大可能会通过,到时候不仅需要赔偿原有的损失,而且还要承担不菲的鉴定费。
最终,在承办法官晓以利害之下,原告吴女士降低了自己的诉请赔偿金额,被告化妆品店同意赔偿吴女士各项损失共计2万余元,并对吴女士脸部的伤害表示抱歉,双方捂手言和,达到了满意的调解效果。
图说:微雕仪。 宝山区法院 图
点评:化解矛盾纠纷更重要 美容服务同样要注意
法官在查明基本案件事实和初步调解遇到困难之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判决,而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尽量选择双方接受程度大的调解方式来化解各方矛盾。在民事案件纠纷中,原被告双方由于不清楚诉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往往会有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官对双方当事人阐明各项法律风险,以最合适的方式化解纠纷,而不是一判了之。
承办法官提醒公众,虽然本案案审理结果令双方满意,但损害的发生本可以避免。作为一颗有爱美之心的的消费者,在消费美容产品、享受美容服务时,应学会认真辨别、避免冲动,尤其以下几个问题尤其值得引起注意:
1、了解美容机构及手术实施者的资质情况。开展生活美容服务需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须持有健康合格证,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必须是医疗机构,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须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有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的主诊医师操作。医疗美容医师须具有三证: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职业资格证。消费者如确有美容服务需求,应选择大医院专科或者专业美容整形医院,不能图便宜而因小失大。
2、掌握医疗美容手术的基本情况。查看现场仪器、设备,了解其品牌质量,要求服务提供方采集手术部位的影像资料。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要求医疗美容机构将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美容效果、医疗风险、医用材料、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和注意事项等如实告知,必要时要求出具书面说明或写在合同中,再慎重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切忌轻信微信圈、朋友圈的介绍和轻易接受广告或医疗美容机构的诱导。
3、签订书面服务合同。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前,要与医疗美容机构就医疗美容的具体事项签订合同,就双方的医疗美容服务关系进行书面确认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美容机构就手术效果、效果参照标准及违约责任承担进行明确约定,同时以事后可以核对的方式保留。接受服务过程中,及时索取并保存好就诊病历、诊断证明等能证明双方存在医疗服务关系的证据,妥善保管好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票据、凭证,如缴费收据、银行转账凭证,以便于产生纠纷时维权。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胡明冬
(责任编辑: 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