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国人内在求索的情结之一,医疗行业自然也不会固步自封。大而化之地去理解,所谓
的国际化视野是用“知己知彼”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变化中的世界,以此来互补长短,增益思想的碰撞和发明。对于年轻
的中国医师协会来说,国际交流无疑是帮助医师打开视野、探索未知世界、升华内在的主要途径。自成立十年来,协会
一直在路上,不管是文化交流、人才交流还是制度交流无一不表明她从未止步。
文化交流 无时不刻的精神渗透
文化,看不到、摸不着却深深刻在骨子里,只有身在其中才会体会到文化带给你的熏陶和影响,这也是中国医师协
会积极加入各种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组织的缘由之一。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加入了《新世纪的医师精神——医师宣言》活动。“参加《医师宣言》是
中国医师协会与国际接轨的切入点,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组织。同时,《医师宣言》也是一个媒介,通过宣传《医师宣言
》我们与国内外同行产生互动,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例如‘铸就心的长城’、医师宣言高层论坛等。”中国医师
协会联络部主任石丽英介绍说。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有利于我国医师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国医师协会
副会长蔡忠军表示,作为国际上的第一次亮相,《医师宣言》给了中国医师协会一展风采的机会,也为其他的文化交流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蔡忠军所说的其他文化交流包括的形式还有组织医师去国外参观考察。其中,令石丽英印象深刻的是梅奥一行,“
梅奥医师的职业荣誉感特别强,他们认为自己享有的高地位、高收入等都是患者赋予的,为患者付出是应该的,他们的
热情、敬业很值得我国借鉴。”
为了把梅奥的理念带到国内,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
中心,并召开了首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大会,研讨会中梅奥两位专家的报告引起了轰动。“梅奥的很多成功处包括团队
协作精神和医护配合等内容引起了巨大反响,我们希望把梅奥的职业精神评价考核体系引入中国,从而建立中国的职业
精神培养模式。”石丽英说。
人才交流 感同深受的切身感悟
中国医师协会的职能之一是为医生服务,如今医师向往走出国门,协会就千方百计地为其创造机会,目前已经有近
30位医师被输送到国外学习。
卫生部北京医院常志刚就是幸运儿之一,“我们一行4人在韩国学习了两个月,所有的费用均有韩方支付,并且每个
月还有3000多人民币的生活费。”韩国之行给常志刚带来的变化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和韩国的一些专家级医生一直保
持联系,并且从韩国回来后我科已经连续两年邀请韩国专家来我院交流,这种长期的合作将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
。”
据石丽英介绍,中国医师协会已经先后派了三批医师,包括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安贞医院、
延安市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等,涉及肿瘤、妇科、骨科、美容等科室,完全免费脱产学习1~6个月。“这些医师不
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韩国医师的执业精神很触动他们,这也实现了出国交流的目的。”
除输送医生到韩国学习外,中国医师协会还与日本、德国、澳门等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交流机制,并先后组织相关管
理层赴国外境外学习考察。“近期还将与加拿大建立人才互访机制,感同深受的感悟会让这些医师受用一生,相信他们
也会把从国外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到国内。”蔡忠军说。
制度交流 深层次的互通有无
今年是新医改的收官之年,各项改革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这期间中国医师协会承接了一些卫生部交由的工
作,例如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看来,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制度都有所不同,在很多方
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果继续加大与国际行业组织的联系,学习他们的经验,可以逐步尝试接受更多的工作,如医
师准入等。如果能获得这些资质,中国医师协会的发展之路将更加宽广。”
可喜的是,对此中国医师协会正在做有益的探索,“我们和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建立了联系,该院负责加拿
大专科医师的准入和考评,有一整套科学的考评体系。”石丽英说。
负责与加拿大方洽谈工作的刘永昶介绍说,加拿大仿真、模拟培训模式也很先进,包括出血、反射反应等都和真人
很相似,接受培训的人能看到整个模拟过程和反应过程,同时教师可在一边指导,基本接近真正技术,这对于我们来说
很值得学习。
加拿大只是中国医师协会探索与借鉴国外管理与培训制度的开端,石丽英表示,中国医师协会还很年轻,发展领域
也很广,“加拿大的专家前段时间也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考察,相互借鉴医疗卫生制度和先进做法,互通有无是全世
界医疗界的愿望,这方面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创新模式 扩大交流面
《医师报》记者:中国医师协会已经快10岁了,在成立之初国际交流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
蔡忠军:中国医师协会成立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和国外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屏障,即之前中华医学会
已加入很多国际医学组织,而国际医学组织往往只承认一个国家一个医学组织,所以在加入国际医学组织上遇到了困难
。但我认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医师协会还是会大有作为的。因为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医学行业
组织的工作,在我国是由政府承担的。中国医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的成立,填补了我国此前在这一方面的空缺,相信会
有更多的国际友人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医师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医师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蔡忠军:中国医师协会的国际交流工作做得还不够,所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向医务人员宣传国际交流
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广开思路,扩大交流面;其次,要争取与一些发达国家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例如签
订长期合作协议,找到一个共同点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对国际交流工作的长远意义非常重大;再次,要创新模式,例如
可以通过开学术会议、互访、互派进修生、联合培养人才、一起合作科研项目甚至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扩大交流面。
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定要先解放思想,不能闭门造车。同时,我们不仅要为大医院的大医师创造机会,更要
选拔一些基层医师出国学习,学习国外全科医学理念、操作模式以及职业精神。
链接·感悟
韩国在线
▲ 北京医院 常志刚
去年年底,在中国医师协会的安排下,由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资助,我有幸来到我们的邻国——韩国访问学习两个
月。本次我们一行共4人,分别去了韩国的峨山医院、威尔士骨科纪念医院、顺天乡大学富川医院。
医师在韩国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他们有着踏实、认真、拼命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每天早上7点半即
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通常都需到下午4、5点手术才能结束,而后还需查房、会诊、业务学习,所以每天六七点
回家是家常便饭。感觉正如他们的足球队员,他们的医生也有一股狂热的工作激情和拼命三郎的精神。
在我所学习的医院具有非常发达的医院信息系统。初来时很奇怪没看见这里的医师开医嘱、借片子等,仔细观察才
发现这里的电子信息化系统相当先进,手术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到处都是电脑,都是联网的,包括所有的影像
系统也是联网的。只要有患者的ID,所有的信息瞬间都能调出来,包括所有的MRI扫描信息、所有的内镜照片。医师随处
都可以开医嘱,信息化建设非常发达。
短短两个月时间的学习体会,让人意犹未尽,也收获颇丰。韩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亚洲文化和思维,在很多方面值
得相互学习和借鉴,希望有机会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
墙外开花墙内红
▲ 中国医师协会会外工作者 刘永昶
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主要参与了《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协议的签订、《全球医师联合控烟倡议》的
发出和最近正在与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协商建立互通关系三项工作。
中国医师协会还很年轻,在某些方面比不过已经成立几十年的老牌学会,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在弱势上以卵击石,采
取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方式可能更合适。要想有所突破,我认为首先应该重视外联工作,增加工作人员和投入,把医院、
医生想了解的知识从国外带回来;其次,中国医师协会应该与各大使领馆建立联系,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机制。其实
就像我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样,其他各国也非常想知道中国的医疗现状,也想把心中那张缺憾的中国地图绘制完整;再
次,要想更加深入地进行交流,不能只停留在派代表团去参观等形式,应该开展一些具有实质性的工作,例如正在和加
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协商建立的模拟培训中心等。
更重要的是,中国医师协会与其他医学会不同,应该更多地将国外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的理念带回来;把国外
一直值得借鉴的做法带回来,这才是中国医师协会应该做的。
(责任编辑: 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