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会

生美转医美?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融合之路

时间: 2017-06-22 19:57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这是一个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各自作战的时代,“伪医生”和无资质工作室的泛滥,也损害着整个美丽事业。如果能解决好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尴尬关系,则可以让市场良性发展,盘活生活美容机构,让双方合作共赢。
 
 
 
 
趋势性方向:医疗美容终将属于医美机构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消费者应该去正规机构进行医疗美容。但从2015年起,产业链在市场魔手的配置下,无资质的工作室和非正规军的销售业绩不比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差,“洗头哥”“修鞋匠”“抽脂妹”等负面新闻也损害着美业形象。好在相关部门已经纷纷发出倡导:联合执法,肃清市场,规范整治。
 
事实上,比如在台湾,美容院已从数万家锐减到三千多家,小型的皮肤诊所基本涵盖了美容院的服务范围,并且服务更加专业。看国外,在韩国基本很难见到美容院,美容院的功能几乎都被医疗机构所代替,有实力的医疗美容机构还开发美容产品,用于专业线或日化线销售。这些数据透露出一个趋势性的方向,即医疗美容终将是属于医美机构的。
 
伪命题?生活美容医疗化  医疗美容生活化
同样是让消费者更美的服务,生美和医美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从满足消费者(而不是患者)的角度看,“本是同根生”,但美容院和医美机构所走的路线却大相径庭。早在五六年前,有人喊出口号“生活美容医疗化,医疗美容生活化”,但真正实践成功的很少,原因包括:
 
①生美和医美从业人员的经验和教育背景不同。生美从业者多数学历较低,主要靠社会实践进行学习,对顾客的服务无微不至,能建立起亲密关系。但医美从业者多为高学历,学派多,导致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理念不同,文化难以融合。
 
② 准入门槛差异。有意转型为医疗美容的生活美容机构,要拿到合法资格,必须吃透相关的医美政策,《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是什么,缺少硬件还是软件,有没有足够的医师资源和人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③ 生美和医美的服务差异。医美可以做到个性化定制,但深入的个性化服务做好的很少,顾客粘性差。医美更注重用医疗手段解决问题,对后续顾客的维护和相关增值服务的延伸还不够,对美妆产品、形象管理及健康管理的融入有限,医疗味道重,生活美容使用的粘客手段无法融入其中。
 
④ 利益没有有效的机制捆绑。生活美容机构把顾客向医美机构转诊时,医美机构除了给予生美机构经济利益外,很少给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身份,导致二者合作关系单一,没有创造出更多价值。
 
 
 
 
生美转医美的模式探索
 
是否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帮助生美转向医美,促进生美和医美相融合?在医点通咨询管理公司创始人张怡宏看来,要实现生美转医美,促进二者融合,商业模式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这些要求。
①让医院、医生集团、生美机构、职业管理者、资本多方有机衔接。生活美容机构提供社会资源和生活美容服务,职业管理者提供整体产业链的环节设计和招商合作,并且为筹建的新医院和类医美生活美容馆提供连锁标准、运营设计、制度设计、产品设计等。资本方为模式的扩张和连锁经营提供资金支持,为生活美容跨入医美机构连锁上市助力。
 
② 将医院项目合营模式作为主要模式。技术方和资源方众筹合伙,改变医院的经营格局,为生活美容腾出生活美容区,用高效的招商会议进行社会宣传和资源整合。
 
③ 关注模式执行中的利益变现。比如生活美容人员可转变为医院股东,学习医美相关知识,成立与医院紧密合作的生美连锁机构。医院可获得社会转诊资源,生活美容拓客可为机构带来顾客消费,快速连锁后可以捆绑上市,共同受益等。
 
④ 模式具有可延展性。连锁经营形成后,可产生规模效应,进行产品代理、海外转诊、网络平台B2B及B2C系统开发,大健康项目导入等,最终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链。

(责任编辑: 小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证书查询联系我们
    美容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客服邮箱:xy315@21cn.com Copyright © 2000-2020 版权所有:美容会
    皖ICP备1601425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