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袁馨晨)门框变成歪的,电线杆变成斜的,看近处的东西糊成了一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眼底黄斑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居民视力健康的“致盲杀手”。常见的黄斑病有哪些?该如何有效预防、规范治疗?
近日,新华网健康频道《镜头下的医患现场》走进北京同仁医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刘武如何帮助患者“扼住”黄斑病变。(摄影/ 杨锘) 早上8点,位于崇文门内大街的北京同仁医院东区大楼沐浴在春日的晨光中。医护人员们忙碌的一天又将开始。在大楼一层的眼科特需医疗部,已经有不少患者和家属在排队等候。
据了解,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设有眼科临床部、眼科研究所、眼库、防盲办公室等分支机构。其中,眼科临床部又分为眼角膜科、青光眼科、眼底科、眼肌科、眼外伤科、眼整形科、白内障中心、视光中心、眼肿瘤科、眼中医科及临床检查中心共11个专科(专业组)。“老眼昏花”需警惕黄斑变性。走进眼底科门诊诊室,此时,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刘武已经开始看诊。刘武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目前重点开展多种黄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什么是黄斑?简单地说,黄斑位于人眼底视网膜的中央,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一般我们在测视力时,就是在检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最常见的一种黄斑疾病,高发于55岁以上的人群中。”刘武介绍,随着年龄增加,黄斑部位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此外,高度近视的人也容易出现黄斑变薄、萎缩、裂孔、脱离等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视物变形等,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盲。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统计显示,目前患者总人数已达1亿且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刘武说,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视网膜黄斑病变,引起黄斑水肿,需要社会予以高度重视。在家也能监测眼底健康。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黄斑疾病的发生率正逐渐上升。刘武建议,中老年人,包括职场人士,要坚持每年查体,监测眼底健康,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尽早发现黄斑病。“在家里可以用手遮住一只眼睛,只用另外一只眼睛看,再交替,这样每周、每月做一次,可能会发现平常双眼视物时所不易发现的黄斑病变。”刘武说,应注意看一些直线、方格状的东西,比如门窗、地板砖等,如果单眼看时发现物体变形了,往往是黄斑病的表现,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刘教授,我的眼睛还要做手术吗?”患者张女士几天前在同仁医院做了左眼的青光眼手术,当时在检查中发现左眼有黄斑前膜,通过院内转诊找到了刘武这里,省掉了不少排队等号的时间。
经过仔细检查,刘武发现这位患者的前膜病情并不重,他建议患者先巩固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黄斑前膜,可以暂时采取保守治疗。“不是所有得了黄斑病的患者都必须马上做手术。”刘武说,有的人病情较轻,不影响视物,即使再观察一段时间也不会耽误病情,一些裂孔患者还有可能自愈,“医生不能盲目做手术,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图为刘武用间接检眼镜为患者检查眼底病情。对于另外一些患者,刘武却主动提出为他们“优先”安排手术。一位来自贵州的女性患者之前因为高度近视得过黄斑裂孔,在2014年做完手术后,视力恢复得很好,但是近日视力突然又快速下降,专程来北京求医。
刘武判断,患者是因为高度近视导致视网膜萎缩,从而再度引起黄斑裂孔,需要马上做手术。“一般情况下,患者可能要等4个月才能做上手术。但是她从贵州一路坐火车来到北京很不方便,如果今天让她回家等待,几个月后她还要再来一趟。与其让她来回奔波,多忍受几个月看不清东西的痛苦,倒不如我挤挤时间,先给她安排手术。”刘武让患者4天后再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图为助理医生查看患者的眼底彩照。用同理心对待病患。刘武每次坐诊时,都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虽然很难挂上他的专家号,但刘武总会努力为外地患者安排合理的手术、复诊时间,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刘武表示,这是出于一名医者的同理心。“外地患者来北京看一次病很不容易,我和他们约好了下次检查的时间,这样他们也省事,我也放心了。”刘武说,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医生,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坐诊期间,刘武带领主治医师、博士生和硕士生,为数十名初诊、转诊和复查的患者一一仔细检查,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检查项目和手术,细心叮嘱患者及家属该注意哪些事项。
(责任编辑: 小美)